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退市的理解和共識也日益增強。在此背景下,交易所才得以嚴格執行退市制度,對觸及退市條件的公司將“有一家退一家”。那么至今為止退市的股票有哪些?這些公司退市會怎么樣,后續發展的如何?
退市的股票有哪些
根據數據統計,自1999年以來,共有106家公司退市(包含B股),若剔除吸收合并的股票以及B股以外,有61家A股公司因虧損、欺詐或重大信披違法等原因被退市。
在這61只退市股票中,有14只股票在退市成為了仙股(即股價跌破1元)。換句話說,這些即將退市的股票,都會遭到市場無情的拋棄。
退市會怎么樣
1、PT水仙:中國證券市場退市首家
PT水仙全名“上海水仙電器股份有限公司”,其前身為上海洗衣機總廠,主營雙缸洗衣機,一度是上海電器業的驕傲。1993年、1994年,水仙電器A股和B股分別掛牌上市。
然而,上市之后,水仙電器也難逃虧損的命運。2000年5月12日起,因1997年至1999年連續三年虧損且每股凈資產低于面值,公司股票暫停上市,股票簡稱變更為“PT水仙”。而至2001年4月,公司公布2000年年報,宣布連續第四年虧損。
此后,由于并未能就近期扭虧為盈做出具體安排并提出有效措施,其寬限申請未獲上海證券交易所批準。因此,2001年4月23日起,PT水仙被終止上市,從而開啟境內證券市場退市之先例。
退市后的PT水仙也進入了股轉系統。去年1月,公司發布重組預案,明確宣布“實現公司股票重新上市”的目標。不過可惜的是,這一重組預案最終夭折。如今的水仙,正遭遇第一、二大股東謀求轉讓股權的尷尬境地。
2、退市長油:破產重整股價大漲4倍
作為首家央企退市企業, *ST長油在2014年最終沒能熬過行業寒冬,被上交所終止上市。作為央企,長油沒有走重組之路,另尋捷徑,在摘牌之后,公司立即啟動破產重整。
2015年4月13日,長油5重整計劃執行完畢,并恢復轉讓。此后,經過連續的股權轉讓和變動,長油變成了招商局集團控制的企業。
2014年6月5日退出主板市場的退市長油,當時每股價格才0.83元,每股凈資產為-0.7元。但是進入股轉系統后的退市長油,通過破產重整,又恰逢2015年中國大牛市,股價曾一路摸高至4.31元/股,漲幅逾419.3%,讓不少在其退市前買入的投資者們賺得“盆滿缽滿”。
3、600656(退市博元):首例重大違法強制退市
600656(退市博元)原名浙江鳳凰,是證券市場的“老八股”之一,也是A股市場首家異地上市企業。2011年到2014年,公司不斷上演造假和信披違法違規,最終在2014年6月17日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,被廣東證監局立案調查。
有意思的是,2015年4月30日,博元投資披露的其2014年年報中,公司表示“無法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、準確、完整”而被上證所實施停牌并發出監管函。博元投資這份年報則因此被戲稱為“史上最牛年報”。
2015年12月,博元投資曾先后發布公告稱,公司收到董事長高中同學鄭偉斌的8.59億資產無償捐贈,理由是不忍看到老同學的公司退市。鄭偉斌也被戲稱為“中國好同學”。
2016年3月21日,上交所作出了博元投資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;2016年5月13日,“600656(退市博元)”被正式摘牌,成為A股市場首家因重大信披違法而遭退市的公司。
退市后的博元,原本打算進入股轉系統,不過去年5月11日,公司公告稱,就聘請代辦機構事項仍在與某證券公司洽談當中,未能如期在退市整理期結束前聘請代辦機構,暫不能進入股轉系統。截至目前,600656(退市博元)仍未進入股轉系統交易。
4、欣泰電氣:欺詐發行退市第一股
在上述106家公司中,有一只備受關注的股票不在其中,那就是欣泰電氣,原因或跟公司目前退市工作還未最終完成、終止上市時間仍未確定有關。不過,欣泰電氣絕對是A股歷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只股票。
去年7月,欣泰電氣因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;9月2日,深交所作出自9月6日起暫停欣泰電氣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。由此,欣泰電氣將成為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公司,更將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。
由于創業板沒有重新上市的制度安排,這也意味著欣泰電氣將“一退到底”,終止上市后將進入股轉系統設立的專門層次掛牌轉讓,不能在交易所重新上市。
近日,北京一中院就欣泰電氣欺詐發行案一審公開宣判,認定欣泰電氣及原董事胡曉勇的相關違法行為成立,中國證監會作出的行政處罰并無不當。這也意味著欣泰電氣離最終退市又近了一步。
5、603100(川儀股份):賣殼退市15年后再上市
對于目前A股有無退市后又重新上市的股票,業界存有一定爭議。有一種說法認為,603100(川儀股份)就是退市后又重新上市的例子,不過,有反對者則認為其只是賣殼不算退市,因此不能算作退市后又重新上市。至于最終判斷,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。
資料顯示,早在1996年8月,603100(川儀股份)的前身——重慶川儀便已在深交所掛牌交易,股票代碼為“000607(華媒控股)”。上市一年后,公司業績迅速“變臉”,并連續兩年虧損,于1999年4月戴上了“ST”的帽子。
由于扭虧無望,為避免被交易所強制退市,重慶川儀在1999年6月主動賣殼。當時的大股東四聯集團將殼資源出售給華立集團,而原重慶川儀的資產負債則被置換出上市公司。
在順利退出資本市場后,控股股東四聯集團對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,603100(川儀股份)因而應運而生。賣殼兩年后,公司成功實現扭虧為盈,之后更是接連開展資本運作,并于2014年8月5日成功登陸上交所。
對于股民買到退市股票的情況下,也有一定的措施來盡可能的降低損失。上交所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提到,現行制度已為保護中小投資者權利提供了諸多途徑,投資者可通過合法手段,理性主張股東權利。一方面,上市公司終止上市后,仍可正常經營,而根據《公司法》規定,終止上市后公司股東享有的權利不變,仍享有對公司的知情權、投票權等,股份也可轉讓;另一方面,如果公司存在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,投資者因此造成損失的,也可以虛假陳述侵害為由,尋求民事救濟或賠償。